东营市出台市级事业单位周转编制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1日 提交人:管理员

为创新事业编制管理,统筹调配编制资源,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近日,东营市出台了《市级事业单位周转编制管理办法》,着力破解编制资源紧缺与事业发展需要的难题,更好发挥事业编制在服务发展、招才引智等方面的保障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是强统筹,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有放有收、周转使用的原则,在不调整各单位原有编制数的前提下,市委编办通过事业单位改革、职能转变、清理规范等精简和收回事业编制,统一建立市级事业编制周转池,并实行总量控制,确保形成规模效应周转编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统一管理,单列统计。

二是抓规范,明确使用条件和标准。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无空编的,可申请使用周转编制。按照部门申请、编办审核报批的程序办理周转编制核定事项。核定周转编制数量原则上不超过部门(单位)未来3年内退休人员数量,使用期限3年。今后,除新设立、职责任务增加较多、接收政策性安置对象的事业单位外,原则上只核定周转编制,不再核定无使用期限的编制。周转编制实行编制周期使用和实名制动态管理,期满后收回。

三是保重点,引进人才提供编制保障加大编制资源支持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使用周转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核定的周转编制按照编随人走原则,实行动态管理,用人单位出现空编、聘用人员辞职、调离或不再续聘的收回周转编制。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大建设项目以及重要关键性岗位或特殊专业技术岗位有人才接替需求的,均可申请使用周转编制予以保障。使用期满后,经审核符合使用条件的可延长使用期限或继续周转使用。

四是建机制,严格做好政策衔接管理。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建立周转编制管理联动机制,确保机构编制与人事管理、社会保障、财政保障等相关政策衔接。在核定岗位总量、社会保险、事业单位经费时,周转编制一并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社会保障、财政保障基数。市委编办建立周转编制受理、审核、发放、跟踪管理机制,确保周转编制规范管理,并对周转编制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加强动态监管,对违反规定的严肃查处并追究责任。

(供稿人:刘蕾、代长庆)